心身疾病治疗方剂举略

18

心身疾病治疗方剂举略

中医治疗心身疾病,往往在辨证后,通过方剂的选择及其药物的施行来实现的。换句话说理法,落实到方药去体现对心身疾病的治疗。在几千年实践的长河中所创造的行之有效的方剂是不可胜数的,这里我们只能略举最常用的几种:属和解剂类的有逍遥散、越鞠丸、小柴胡扬等。属泻实类的有:大承气汤、白虎汤和白虎汤加人参汤、桅子豉汤等。属补虚类的有:六味地黄丸、旧脾汤、四物扬和四君子汤等。现分述如下:
一、逍遥散
逍遥散出自《和剂局方分。逍通消,遥通摇,情怀不舒,思虑不解,结于肝脾,丛生诸证。须疏其肝气,消其郁结;要和其脾络,摇其水谷,使全身气血流畅,逍遥自在各有所归,故以逍遥散命方名。汪昂《医方集解》也说:“治木郁,而诸病皆愈,逍遥散是也。方中柴胡、薄荷二味最妙。”其方的具体组成可以分为肝脾两组药物。逍遥散是治疗心身疾病最广泛的一个方剂,现举一案说明之。
叶天士治“某,气郁不舒,木不条达,暖则少宽。逍遥散减白术加香附”( 《临证指南医案》)。此病肝郁及脾而暖气,肝脾俱病,故选逍遥散,并加香附以助柴胡等药疏肝行气之力,郁开气顺而愈。
二、越鞠丸
越鞠丸为《丹溪心法》所创,为开郁行气之名方。人们常言其能解六郁,所谓六郁指气、血、食、湿、痰、火之郁。气郁是诸郁的中坚,而气郁的产生常由七情过激所起,故丹溪越鞠丸首立香附为君,“为气病之总司。”气可帅血而行,气行则火邪可散,痰湿可化,积食可消。李时珍说:香附“得芍兼、苍术总解诸郁,得桅子、黄连能解火热”(《本草纲目》)。此理近乎越鞠丸立方之意。现举叶天士临床一验。
“戴氏,隐情曲意不伸,是为心疾。此草木攻病难以见长,乃七情之郁损,以丹溪越鞠方法”( 《临证指南医案·郁》)。此为临床习用之法。在药物治疗的同时也必须指出另一方面,“先情志不和,方有六郁之病,即欲开郁之病,必气和性情,以照顾本元。……情志者,神思意乱,本居无形之妄念,非药饵可疗之证,盖情志之病,当以情遣”(《七松岩集》)。郑树硅此论提示我们作为医生当注意心理治疗,作为患者须讲究情志的调理。
三、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是张仲景所创造的方剂,运用十分广泛,仅《伤寒论》就提到十五处〕在六经辨证中,治邪在半表半里为和解少阳主剂(图11″3的中心部分),亦用于治杂病,如《金匾要略》中诸发黄证,产妇郁冒等。仲景原著述症很多,现整理成图11″3的外圈部分,他的意思是 “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伤寒论》)。即使这样此方的临床用途大大超过了原书指证,尤其是一些感知失常,情志失和的心身疾病,颇有效验,试举如下两例说明。
【例一】
“刘宏壁治一富室女,正在梳洗间,忽然见二妇相拘,方奔逸,复挤至,遂大叫。叫后乃大哭,哭已即发狂,寒热相继,目眩不眠。以为鬼崇,召巫符咒而益困。因诊之,肺脉直上鱼际,肝亦双弦,知所见者,本身之魂魄也。盖肺藏魄,肝藏魂。因用小柴胡汤,去甘草之恋,加羚羊角、龙骨、牡}F1,清肺肝,镇惊怯,一服而安”(《续名医类案·颠狂》)。此案受惊后生幻觉而发狂,刘氏用脏象五志论分析病机,选用小柴胡汤,师仲景柴胡加龙骨、牡砺汤之意治之立见其效。
【例二】王x x,女,七十岁,成都中医院附院门诊病历号:130396。于1982年5月1.1日初诊,表情淡漠,沉默少言,面黄无神。后知因老伴去世过分悲伤致病,并诉胸部一块堵塞,口苦口酸,呕恶不欲食。视物昏花,闭目即做恶梦。脉弱,舌尖红,舌苔自。木形人。证属少阳气滞,兼受暑湿,治宜疏泄少阳,兼祛暑湿。方选小柴胡汤合霍香正气散加减。四天后复诊诸证悉减,守小柴胡汤加减继续治疗。
四、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是仲景《伤寒论》方剂,在六经辨证中为阳明府实而设。在其它各经及杂病中也广泛地运用,所以《伤寒论》、《金匾要略》两书指证达二十九条之多。其主证吴谦《医宗金鉴》,概括为“痞、满、燥、实”四个要点,据此将仲景原文指证整理为表11.7的上面部分。同时涉及到大量行为、语言、思维、感知、情感等方面异常,将这些症状并列于此表下部。大承气汤常用于治疗由实热引起的许多心身疾病,尤其是狂证。《伤寒诸论》说,“大承气汤治阳明热甚,脉来数实,欲登高弃衣,狂言誉骂,
不避亲疏”,对此实热发狂证举一例如下。
“罗谦甫治酸厮兀阑。病五七日,发狂弃衣而走,呼叫不避亲疏,手执潼乳与人饮之。时人皆言风魔了。巫祷不愈而增剧。罗诊之,脉得六至,数日不更衣,渴饮渣乳。……胃实澹语又食羊肉以助其热,两热相合,是谓重阳。狂阳盛宜下,急以大承气汤一两半,加黄连二钱,水煎服之。是夜下利数行,燥屎二十余块,得汗而解。翌日再往视之,身凉脉静,众皆喜悦”(《名医类案》)。确实对此类实热阳亢的狂证,用大承气汤通府泻实是有疗效的。

相关文章

联系我们

0771-588-3062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lvyin5870566@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