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很委屈,爸妈却说都是你的错

翻译家、德语文学研究专家、卡夫卡研究专家叶廷芳老师从小在浙江衢州的山区长大,小时候双臂完好,然而有一回他从高处摔到地上,把胳膊摔断了,但断了以后胳膊其实还是连着肩膀。

但是他不敢告诉家里人,就偷偷找了个赤脚医生把胳膊给包住,死死地捆在身上,也没有去正骨,最后胳膊都掉了,掉了之后,他都不敢跟父亲说,怕父亲骂他,以至于到后来变成了独臂。

所以,父母一定要做孩子的知心朋友,这样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他才会真正地告诉你,你才能真正地帮助他、爱他。

如果孩子不敢跟自己父母说,是因为孩子觉得自己在父母心里面是个累赘,父母也把自己当成是一个累赘来对待。

就像那些在外面受了委屈,回到家寻求爸妈的支持,结果爸妈不问青红皂白,就先把自己打一顿的孩子。这些孩子不会觉得自己是被父母爱与支持的,而会感觉自己是家庭里的累赘,过得小心翼翼。

有多痛就有多委屈

我8岁的时候,在外面玩一个很危险的工具,因为反应不及时,我眼睁睁看着这个危险的工具把我的手指头给切断了,然后整个手指头掉了下来。

十指连心,其实我感觉自己痛得快晕过去了,但是当时的我,不知道是哪里来的镇定,强忍着疼痛,随手在地上捡起一张很脏很脏的纸,把手指头安回去,然后用纸给包起来。

旁边小伙伴脸都吓白了,我喊了喊其中一位小伙伴的名字,他才回过神,我拜托他去告诉我妈妈,让我妈妈带着现金到医院,然后我自己赶紧跑去医院。

我不敢让小伙伴告诉我爸,因为我爸来了,见到我的那一刻不会是关心我,一定是揍我。

事实也是如此,我妈听到消息后,赶紧联系了我爸,跟我爸一起来医院找我,我爸远远看到我的身影,就气得冲过来对着我就是一耳光

你们敢相信吗?我那时断了一根手指头,已经很痛了,再挨一个耳光,无异于火上浇油。在人类疼痛图鉴中,断指是第10级疼痛,而被打耳光是第4级疼痛,两种疼痛重叠,真的难以想象我当时是怎么坚持过来的,我当时真的是有多痛就有多委屈。

其实我还要感激我爸,本来我的手指是保不住的,因为那个时候的医疗条件没有现在先进,医生说必须截肢,要不然会细菌感染,或者是演变成败血症,那我会死掉的。

正好医生跟我爸是朋友,他就一直恳求医生帮我保住我的手指头,因为我断掉的是中指,我爸觉得中指特别重要,我以后写字需要中指。

医生也理解,但是医生以为我爸指的重要性是我在乡下干农活,插秧、种植、灌溉、收割,样样少不了要用到中指,但所幸的是医生最后同意了我爸的请求,不过所有的后果,必须我们自己承担,不能怨天尤人。

为了保住我的中指,我确确实实度过了一段难捱的日子,万分庆幸的是,我扛了过来,保住了自己的手指头。所以到现在,我依然十分感激我爸,我相信我爸在那个时候做出这样的决定,也是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与冒着很大的风险。

他没有简单处理这件事,而是选择了为我负责任的一种方式来解决这件事。

虽然我爸对待我的方式比较粗暴,但是我也给我爸的生活各方面带来了很多麻烦,而他依然对我寄予了很高的期望。

当然我爸其实也给到了我很多的东西,虽然可能带给我的是一种创伤性体验,但是他也给了我很多的在我生命中间我觉得是非常宝贵的资源。

现在我的成就,至少能让我爸感到欣慰,虽然不一定达到他最初的希冀,但最起码他对我说了他这辈子从未跟任何人说过的一个词–对不起

我爸为他粗暴地对待小时候的我道歉了,我其实有点意外我爸会跟我道歉,我跟他说:其实我小的时候,你永远都没有肯定过我,我就自己往死里干,因为我没办法确定自己,你不肯定我,我总会觉得自己做得不好,你对我也不会感到满意的。

总对自己不满意,就是因为我爸对我不满意,但我依然很感激我爸,即使曾经那样对待我,也对我抱有信任与支持。

我和我爸就这样达成和解了,所以其实父亲和儿子之间要达成和解说难也不难。

严厉的父母,内心住着没长大的小孩

断指还挨了一个耳光,其实只是我受到的众多委屈中比较独特的存在。我蹒跚学步时,不小心摔了一跤,也挨揍;我跟邻居家的孩子出去疯玩,高高兴兴回到家吃晚饭也挨打;我在学校表现不好,被禁止吃晚饭还要被迫在餐桌旁跪凳子面壁思过。

数不尽的委屈,我也是被这样对待着长大。我爸对我就是这么严厉,因为他内心对我寄予了特别高的厚望,所以期望与现实的落差,让他恼羞成怒,让他忽略了我的委屈、我的感受。

很多人觉得爸爸就应该对孩子特别严厉,这个当然可以,但是必须要有一个先决的条件,爸爸自己也得身体力行。而不是在外面自己无能为力,回到家对着孩子、家人撒野、发泄情绪,这样肯定不是一个好爸爸。

对孩子严厉,最起码是你自己做得很好,自己可以做到,那么你再严厉,你的孩子也会认可你。但爸爸妈妈不能对孩子是一个严格的标准,对自个毫无要求,这是双标,行不通的。

其实这种严厉被父母用来掩饰自己的脆弱,在父母不断地挑剔孩子、指责孩子、对孩子感到不耐烦的过程中,父母把自己伪装成了自己已经真正长大的状态,而孩子只是实现自我愿望的一个工具,但父母的内在小孩还没有长大。

所以父母严厉的深层原因在于他们人格里有没有长大的部分,童年在自己父母那经历过的创伤协同塑造了如今严厉的表象。比如用刻板的教条对待孩子的父母,他们其实也是在被框定的区间里成长起来。

这样的父母,首先思考的不是如何教育孩子,而是真实地面对自己,承认自己作为一个人的缺陷与局限性,而后才是选择对待子女的方式。

就像我在我爸严厉的对待下,曾经对自我的不确定性达到了顶峰,甚至我认为我爸从没有认同过我。但我不否定我过往的每一段经历,并且我也不想将这种创伤体验传递给我的孩子。因此,我更愿意去看到孩子身上的优点,跟自己的孩子交流情感体验。

当然,我对我孩子严厉的部分,也是我身体力行,给他们做好榜样的示范作用,而非让我的孩子去再次经历我的创伤体验。这样的严厉是一种态度,而不是童年创伤体验的重复。

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决定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没有一个人愿意成为“坏孩子”,但若父母未能给予孩子足够的鼓励与支持,让孩子建立自信,孩子就会认为自己是没用的、会被人指责的,甚至成为所谓的“坏小孩”。

所以父母请多给孩子爱与支持,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

(本文转自:壹心理微信公众号)

相关文章

联系我们

0771-588-3062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lvyin5870566@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