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为什么总是换宿舍
她为什么总是换宿舍
1.来访者基本情况
小丽,女,大学一年级学生,18岁,来自云南省一个山区,有父母和一个姐姐,家庭关系融洽,邻里关系良好。家庭经济状况一般。
2.主诉
我家住在一个小山村,走到哪里都能遇到熟人。我有个姐姐在昆明上大学,她从小就很照顾我,因为我胆小,不太敢一个人出门,她去哪里都带着我。上大学以前,我基本没有离开过我
们的村子,就算去县城购物也是和姐姐或者朋友一起。来到了大学,我一下就懵了,除了舍友,走到哪里都是陌生的面孔,连说话也是不同口音,不知道如何与她们交流。每个人似乎都很忙
,一般都不在宿舍。我不知道该干些什么,也不敢去哪里,一个人很孤单。有空时去找姐姐,可她不能天天陪我,而且我怕找她时迷路。所以我很想在同班同宿舍里找一个好朋友,这样,我
去哪里都有伴了。不久,班里一个叫小红的女生对我比较好,每次吃饭、买东西都叫我,于是我们成了好朋友。我想搬到小红的宿舍跟她一起住,这样可以随时在一起。可小红觉得没必要,
我觉得她不是真心对我好,果然一段时间后,她不再叫我打饭了,而是和其他女生一起去。我伤心极了……。我们的友谊也就渐渐中断。邻班的女生小美看我比较孤单,就主动和我来往,也
愿意我搬去和她一个宿舍,这样的日子真的很开心,我就不用担心会一个人去看书或者散步,上街也有入带路,真好。可是好景还是不长,不久,小美对我说,她觉得跟我在一起太累,说我
太依赖人,让人觉得很沉重……,于是我又开始寻找新的伙伴……。不知不觉中,半年过去了,在此期间,我换了五次宿舍,住得最短的一间宿舍只住了两天……我实在是没有办法了,我知
道换宿舍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但是我忍不住,只要我觉得谁对我好,我就想搬过去和她住在一个宿舍,现在同学们都不愿意和我交朋友了,更不愿囊和我住在一起了。怎么会这样呢。
3.分析与诊断
小丽的问题是新生适应不良。小丽生长在一个闭塞的山村里,那里民风淳朴,父母、姐姐对自己关爱有加,周围都是熟悉的人,也很照顾自己。在这样过多的关爱和照顾下成长,小丽没有
培养起独立生活的能力,导致在上了大学以后不能很快适应大学的生活,而是忙于寻找朋友,试图让朋友继续承担“父母、姐姐”的责任来照顾自己。寄希望于搬到朋友的宿舍以摆脱孤独,
这种想法和做法在现实生活中必然要遭到挫折。
4.建议与调节方法
(1)停止换宿舍的行为
首先小丽要停止换宿舍的行为,这是脱离依赖思想,学会独立,克服困难的第一步。如果一个人在多个宿舍都处理不好人际关系,那就应该反省自己有什么地方做的不好,而不是靠不停
调换宿舍来回避人际矛盾。不管遇到多大的内心阻力,不论自己觉得宿舍的人有多么难处,别的宿舍的人对你有多好,都不允许自己换宿舍,尝试着解决人际冲突。
(2)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
小丽要想一下子能够完全独立是不现实的,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应该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开始锻炼自己,比如学着自己一个人去图书馆看书,一个人吃饭,一
个人上街买东西……,之后逐步过渡到独立处理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3)重新定位友谊
认识到友谊与亲情不同,亲情是无条件的关怀,而友谊则是双方的付出与回报,并且友谊真正的内涵不是时时刻刻在一起,而是需要的时候互相关心和帮助,请求和接受别人的帮助要有限度,适时也要关心他人,帮助他人。
(4)改变不恰当的归因
当小丽被别人拒绝时,她简单的将原因归结为别人对自己不真诚,不喜欢自己,这种简单的归因导致她容易与同学产生误会,进而中断友情。在咨询中,我设计了她拒绝我的请求的一个场景,通过这一角色扮演,小丽领悟到自己在对结果进行解释的时候,忽略了多方面因素,而不一定是别人不喜欢自己或者她们对自己不真心,自己也确实存在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况,这样她逐渐能够接受被拒绝,也学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而恰当地拒绝别人。
5.小结
新生适应不良是大学生心理困惑中一种常见的现象,尤其是以前没有集体生活经验的学生,他们在家里被父母、兄弟姐妹关心、照顾,从来没有想到要有一天自己要独立生活,难免在进入大学以后受到挫折。像小丽这样用换宿舍来寻求安全感的做法是不妥的,她没有设身处地为别人考虑。当她发现朋友去买饭没有叫她而是叫了别人的时候,她觉得自己受到了伤害,但她始终没有想到自己一而再、再而三地换宿舍,是否也给原来的朋友造成伤害,其他同学还敢不敢接受这样“朝三暮四”的朋友呢?另外,有的学生对友谊的定位不是很合理,对友谊的期望过高,像小丽就认为朋友就是要每时每刻在一起,和自己有了友谊就不能和别人再建立友谊,不然就是对自己不好,这样的想法和做法必然会让对方觉得“很累、很压抑……”因此,大学生一定要努力让自己成长,而不是依靠在别人身上,让别人代替自己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