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困境 顺势而为 以服务谋发展 —-广西绿荫妇女咨询中心近8年的路
突破困境 顺势而为 以服务谋发展
广西绿荫妇女咨询中心近8年的路
作者简介:苏雪军,社会工作师。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理事。广西绿荫妇女咨询中心发起人之一,做绿荫志愿者19年。2010-2015年为绿荫理事长、主任、法人代表。现为绿荫理事。此文为苏雪军在北京红枫妇女心理咨询服务中心成立30周年会议之论坛一《民间妇女组织发展》上的发言。
内容摘要:2012年广西绿荫妇女咨询中心(简称“绿荫”)曾以《依靠整合资源得以生存发展 探索热线性质定位专业建设》一文在红枫首届两岸三地心理热线高峰论坛上交流。本文将以2010年至今为时间段,阐述广西绿荫走出困境,抓住机遇,坚持开展女性心理与婚姻家庭等领域公益服务的路程。我们的基本做法是:1.加强以心理+社工为骨干的团队专业化建设,以适应新形势发展;2.承接政府购买的社会工作服务项目;3.坚持传统热线与顺势拓展的多形式服务;4.结合应用互联网技术、跨领域资源链接开展联合服务等。作为女性民间公益组织,我们还有诸多可持续发展的困境需要突破。
广西绿荫妇女咨询中心(以下简称“绿荫”)是民间公益性组织。1999年11月成立,并在广西民政厅登记为民办非企业单位,至今已19年。其基本服务范围为女性社会适应、妇女维权、婚姻家庭等领域,专业方法主要为心理服务、法律服务与社会工作服务等。2012年绿荫曾以《依靠整合资源得以生存发展 探索热线性质定位专业建设》一文在红枫首届两岸三地心理热线高峰论坛上交流,主要介绍绿荫热线开通13年的服务情况与成果,已为各位所了解。本文主要介绍绿荫近8年来的发展轨迹与服务状况。
一、社会环境发展与影响
2010年以来,社会经济和文化发生了很多变化。对于绿荫来说,有不利的影响和生存的困境,也有有利的条件和发展的机遇。
(一)心理健康意识的普及。近些年来,整个社会对人们的心理健康逐渐重视,国家心理咨询师的考试进行了17年,心理咨询作为一门技术快速普及,医院、学校甚至企业也逐渐开始建立心理疏导室,各种媒体的心理健康普及文章及栏目也越来越多。人们心理自助和互助的方式越来越多。
(二)电话通讯的进步与变革。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通讯方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快速取代了电话。智能手机全能化,QQ、微信等新社交方式占据了人们的注意力和时间,加上绿荫原有媒体阵地(南宁电台与《女性天地》杂志专栏)的失去,热线服务的基本条件渐渐丧失。绿荫热线的求助电话从每年2000例左右,快速下降至百例左右。
(三)绿荫遭遇“财”“人”两“无着”。一是经费已经几乎没有来源。绿荫是个民间自发的志愿者组织,依靠法人代表梁滨阳在一家事业单位做一把手,才有了挂靠单位和办公室。后来梁主任从这个单位调出多年而且已经退休,人和场地都没了着落。二是志愿者队伍也不如原来稳定。绿荫热线的咨询员来自各专业领域,其中有教师、医生、律师、媒体人和机关公务员,有的是心理学科班出身,但更多的是半路出家学的心理学理论和技巧。每个人在服务时都或多或少带有自己原专业的技术和方法。后来进入的咨询员多数是刚考了心理咨询师证的,但他们发现,“热线咨询”并不是规范的心理咨询,“不专业”,老咨询员们有多年服务经验但不一定有“证”,他们疑惑:“那我们过去的热线咨询算什么?还要不要继续?”加上电话量减少和机构的生存状态,人心也开始不稳。
(四)国家对社会工作服务的重视和推广。2008年,国家开始进行“社会工作师(助理社会工作师)”的职业资格证考试。2011年,中组部、民政部等18个部门联合发文《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提升为六支主题人才之一,建设专业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步伐在全国快速推进。中央和自治区财政也开始投入资金,向社工组织购买服务。这对于绿荫来说,是个顺势向社会工作专业转型的好机会。
(五)妇联系统加大对女性社会组织的关注与支持。
2010年前后,绿荫如何维系成了问题,原法人代表尝试过多种解决方式但均未奏效。经过长时间思考并经理事会同意后,决定“停线”!绿荫停线立即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和媒体的报道。可以说,这是一个时间点,自治区妇联对绿荫的关注和支持从此进了一大步。自治区妇联出面解决了绿荫的办公场地和基本的办公条件,并审核同意产生了新的理事会。于是当年“八一”,绿荫热线正式复线,重新启动。
之后,自治区妇联对绿荫始终予以关注和支持。也因为新法人代表的专长是婚姻家庭领域,所以绿荫后来工作的重点也向妇女维权、婚姻家庭情感咨询、婚姻家庭纠纷调解等方面倾斜,与妇联有了更多的交流与合作。
二、我们的应对与做法
新理事长苏雪军是一位社会工作师。“人在环境中”、“资源整合与共享”是社会工作的重要理念。于是,我们打造自己,主动作为;抓住机遇,争取有位。
(一)加强以心理+社工为骨干的团队专业化建设,以适应新形势发展
1.制定和完善管理制度。包括心理咨询、志愿者星级评定、理事会议事、办公室和财务管理制度等。在社会上和机构内部,把形象重新树立起来。
2.确定专业基本原则—-“绿荫模式”。为增加绿荫的凝聚力和成员的归属感,让大家找到自己在绿荫服务的自信;也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有绿荫的专业化定位,并提升绿荫的专业化水平。我们认为,绿荫热线服务需要心理学理论支持、但不拘泥于心理咨询技术。是多专业人士共同参与的、更接近社会工作的一种服务形式。经反复思考、研究和征求意见,确定了“绿荫模式”的专业原则,归纳为“抚平情绪、避免伤害、整合资源、助人自助”。这个定位横向可覆盖不同的专业咨询方式、纵向可适用不同的技术水平,为大家提供了自我成长和专业展示的空间。也为容纳多种服务技术、拓展更宽的服务领域打下了基础。
3.加强专业技术培训。
(1)心理学专业技术培训。复线前,先为绿荫重新登记的咨询员举办为期两天的心理咨询专业技术培训班。请自治区两位专家(北师大应用心理学博士和四医大精神病博士后)全程授课。
(2)社会工作专业理论与技术学习。绿荫提倡资深志愿者向社会工作者转型,动员符合条件的志愿者参加全国社工师资格考试,为拓展服务做准备。我们组织绿荫志愿者参加广西社工理论与技术培训班的学习,开办绿荫社工学习备考小组(12次),还承办过广西2014年社工师职业水平考前培训(南宁片区)班的培训。2011年以来,有15位绿荫志愿者考取了社工师(助理社工师)职业资格证。绿荫由此转变为心理+社工+义工的团队。如今,从绿荫走出的社工,已有2人考上北师大、广西民大的社工专业硕士研究生;1人成功建立自己的品牌社工服务机构;1人进入其他社工机构担任总干事。
(3)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及内部培训的传统,特别强化“走出去”的方式,尽可能抓住机会外派学习。当时主要是社会工作系统的培训,还有各种民间公益组织、政府机关、高校等举办的学术活动及培训学习。内容涉及关于NGO组织建设、人才培养、网络宣传、筹款能力、项目管理等等(这些培训大多向公益组织免费)。高峰期为2011-2015年,送出参加全国、自治区级3天以上系统学习的平均20人次/年左右。
(二)承接政府购买的社会工作项目
2012年,国家财政首次开始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绿荫赶上了这个机会。通过积极争取,绿荫是广西最早承接中央和地方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民间组织。在积极探索和尝试中,绿荫得到了许多方面的支持,多数项目经评估和审计,都圆满完成,达到预期目标,得到项目方和受益方的肯定。个别项目还获得了优秀奖。
1.农民工子弟社会工作服务项目。2012年,承接中央财政首次支持社会组织发展示范项目–妇女及农民工子弟心理疏导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绿荫社工与志愿者走进长乐学校,为青春期在校生做心理教育与疏导工作。2016年,绿荫再次获得自治区购买农民工子弟服务项目,在该学校建立校园社工站,继续开展学生心理健康与疏导服务。
2.“三区”计划。2013年,绿荫与广西社工协会签订《广西首批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支持计划服务协议书》(简称“三区”计划)。绿荫社工进入防城港市港口区沙万社区,开展流动儿童社会工作服务。该项目一年一签,绿荫连续三年签约。
3.信访社工项目。2013年,自治区信访局与绿荫签订购买信访社工项目的合同。绿荫派出7名一线社工到信访局开展社会工作服务。
4.一线社工督导。2013年,绿荫承接南宁市兴宁区北宁社区社工站和防城港市社会福利院社工的督导工作。对一线社工开展业务督导。连续两年签约。
5.社工+义工联动。2012年绿荫进入南宁市新锦社区,开展社工志愿者联动服务社会工作示范项目。
6.“惜缘工作室”项目。2016年,自治区妇联在全区推进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工作,在婚姻登记处和社区建立“惜缘工作室”。绿荫先后承接两个“惜缘工作室”的婚姻调解工作。
7.编印普及读物。继“女性自助成长手册”后,2016年又完成了自治区妇联“建设法治广西 巾帼在行动”系列普法丛书之《家庭建设手册》的编撰工作。
(三)坚持心理疏导传统业务及拓展服务
1.绿荫热线。如今“绿荫热线”0771-5883062电话始终有人接听,同时也是绿荫的网络电话,依然是绿荫对外服务窗口之一。
2.面询。目前绿荫的核心团队中,有两位科班出身的心理咨询师、一位律师以及他们身后的同行。面对面的心理咨询和法律咨询,是绿荫常年坚持的服务。
3.公益讲座。绿荫的志愿者和顾问团队有心理学、医学、法律、教育、社会工作等诸多领域的专家学者,仅正高职称的教授主任就有6位。每年都会面向社会开展多场至十多场(不包括项目内的)公益讲座和沙龙。讲课的场所涉及学校、社区、机关、军营、企事业单位和民间组织等。
2013年,做“妇女与农民工子弟心理疏导服务”项目时,延伸出“心理疏导进军营”。广西空军某旅,邀请绿荫主任苏雪军为部队官兵开展应对心理压力与构建和谐人际关系公益讲座。这次讲座原计划为地面保障人员讲两场的,后来政委听了讲座以后,当场决定再为飞行人员增加一场,共讲了3场。
2014年,绿荫申请“全区社会科学普及联合大行动之科普报告会”之《在经济社会急剧变革时期如何认识与维护婚姻家庭的和谐》大型讲座。报告会原计划一场讲座,当自治区妇联有关领导看到申请文件后,邀请讲者到妇女干部学校为全区妇女干部讲师团讲了两场。这个讲座后来在不同场合共讲了6场。
2018年,绿荫5位“广西婚姻家庭纠纷调解专家库”的成员,应邀在不同市、县、院校、军营、民间组织等已经开展14场有关心理健康与婚姻家庭方面的讲座。
4.婚姻家庭纠纷调解。2012年南宁市江南区法院建立民事案件“诉前联调中心”,邀请绿荫为唯一的民间机构参与。绿荫心理咨询师每周定期到法院与法官一起坐班,参与诉前案件的接待与调解。平均每周1-2件。效果是,当年江南区法院在连续4期《法院通报》中,专题报道了绿荫调解员对纠纷调解的情况。其中一件是对中央交办涉法涉诉十几年积案当事人的心理疏导和矛盾化解;另一件是涉及上千户、数千人的土地使用权分割转让证纠纷案的调解,这两个案件做的非常成功。案件当事人为绿荫送上“精心调解 雨润心田”锦旗,法院副院长专门来到项目评估汇报会上报告情况。
如今,绿荫社会工作师、心理咨询师和法律工作者进入广西婚姻家庭专家库,同时参与妇联维权窗口、社区惜缘工作室和公益巡讲工作,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在绿荫工作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四)互联网技术应用与跨领域资源链接
1.互联网新媒体的应用。绿荫现任主任蒙先霖在互联网和软件应用技术方面具有专长,他努力钻研和投入,做了多种探索和尝试。近期通过网络宣传,已经初见效果。人们通过在网上搜索和链接可以很容易查找到绿荫,网页浏览量每天能达到一两百人次。今年从网上搜索找来的求助者有所增加,电话和面询个案已近300例。
(1)绿荫网站推广。近两年逐渐完善绿荫网站内容,应用专业技术加大主页推送,同时增加与心理咨询、妇联等相关网页的链接。
(2)微信语音平台。在网上发送婚姻家庭情感故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由专家写出文稿,专业人员录制音频,网络管理人员推送。在网上同时显示音频+文稿+专家介绍,受众可用手机微信接收。
(3)心理测评量表软件应用。蒙先霖与广西社会心理学会的教授合作,将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试量表、艾森克个性问卷等心理测评量表开发为可应用的软件与程序,目前已基本成熟,可方便应用于个体心理咨询和婚姻家庭治疗中。目前这个软件在绿荫服务中使用超过500例,已在广西有关心理技术交流会上分享,吸引了行内人们的注意。南宁市科技馆已将其纳入馆中,在科学生活馆展示,市民可以自助测评。
2.协助专家库的组织管理。2017年始,自治区妇联组织建立“广西婚姻家庭纠纷调解专家库”,委托绿荫负责对专家库的组织招募、审核记录、网络宣传与服务管理等工作。第一批专家有85名。今年开展“平安家庭∙和谐八桂–广西婚姻家庭纠纷调解专家库专家公益巡讲”活动,已有16位专家在各地巡讲42场,听者达2万余人次。目前正在招募第二批专家入库。
3.与同行组织间的链接与合作。绿荫是广西社会工作协会、广西心理卫生协会、广西社会心理学会的团体会员,与社会工作、心理咨询界的同行有经常性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今年,与有关机构专家合作开展的心理学技术分享会已经办到了第13期。分享会为广西的心理咨询界同行认可,参与人群达到500人次左右。
三、所得的成效与收获
从2010年之后,绿荫转型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也得到了社会的肯定。
(一)2011年被中央文明办网站推选为“全国优秀志愿服务组织候选组织”。
(二)2013年,绿荫热线获民政部《首届全国优秀志愿服务项目一等奖—-由志愿者值守13年的“绿荫热线”》。为此,自治区妇联与自治区民政厅联合召开“表彰绿荫热线志愿者座谈会”,表彰33名在绿荫热线工作中作出积极贡献的志愿者。自治区妇联颁发“绿荫热线·妇女之家”牌匾,提出“弘扬绿荫精神,为我区妇女儿童事业发展再创佳绩”。
(三)2013年,根据民政部《社会组织评估管理办法》,经第三方评估,绿荫为“中国社会组织评估等级AAAAA”。
(四)2013年,被广西精神文明办评为“全区优秀志愿服务组织”。
(五)2013年,绿荫《个案工作介入信访领域的时间探索》被自治区民政厅评为“第一届广西优秀社会工作服务案例优秀奖”。
(六)2015年,民政部下文,民发【2015】232号,授予绿荫“全国先进社会组织”称号。
(七)2017年,获自治区妇联颁“自治区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牌匾。
四、对今后发展的思考
绿荫有一支稳定的多专业合作的专家团队,有19年婚姻家庭与心理咨询服务的经验,是广西历史最长、信誉最好、最安全的民间公益组织。我们努力做了很多,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赞誉。
我们知道,绿荫走到今天不容易,将来依然很艰难。生存和发展,是顽强生命力与适宜环境的结合。从机构内部看,服务技术手段落后、人力与资金匮乏,依然是我们需要继续解决的问题。从环境看,“为女性心理与婚姻家庭服务”是社会关注的领域,却不是资助者有兴趣的热点。从性质看,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公益服务,投入多、时间长、量化难、见效慢。因此,我们需要有独立生存与共享资源的能力,需要耐下性子来坚持和积淀,需要找出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这是一个长期而艰难的过程。
我们正在探索适应网络时代的最佳服务形式,坚持传统与发展创新相结合。目前,我们注重运用新媒体的传播优势,投入人力与技术,营造移动互联网传播氛围,进一步加强网络咨询服务产品的研发与输出,加大发展绿荫手机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手机移动端的作用,提供心理健康、婚姻家庭、妇女维权等知识普及和服务宣传,使绿荫的社会服务进一步贴近信息时代发展的需求。另外,我们也迫切需要找到一位带领机构发展的总干事。
我们认为,只要社会有需要,只要我们坚持服务,就有无数发展的空间。我们希望做一家为社会服务的“百年老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