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总觉得自己很“脆弱”?真正厉害的人,都是“反脆弱”体质

塔勒布曾在《反脆弱》一书中,描述过两种人生状态:

很多人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就变得像玻璃球,一旦掉到地上,就会摔碎成一地,这样的人属于“脆弱”体质。

而另外一些人,像橡胶球一样,即便掉在地上也不会坏,反而会弹得更高,他们养成了“反脆弱”体质。

人生路上,决定一个人强大与否的关键,不在于他巅峰时的成就有多惊人,而在于他跌落谷底时,是像玻璃球一样摔得粉碎,还是像橡胶球一样触底反弹。

真正厉害的人,都养成了“反脆弱”体质。

反脆弱,是不怕犯错

生活中有一类人最害怕的就是犯错,自诩完美主义,却不知道所谓“完美”只是为自己架设的笼子。

人越害怕犯错,越容易在错误和意外发生时措手不及,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电影《黑天鹅》里,女主角妮娜就是一个不被允许犯错的人。

为了保持极度纤瘦的身材,她不能吃任何点心;

在家中时不能锁门,任何人际交往信息都要和母亲报备;

因为怕留下疤痕,哪怕背上长了疙瘩,也不能抓挠……

这样的妮娜,在旁人眼中是完美无缺的芭蕾舞女演员,但在老师眼中,却是“从来没有放开过自己”的人,无法胜任舞剧女主角。

电影的最后,人格分裂的妮娜在幻想中看到了自己的成功,付出的却是生命的代价。

她的这份脆弱背后,就是对犯错的恐惧。

相比之下,知名投资人童士豪对待犯错和失败的观点更值得借鉴:

“投错不要紧,重点是在对的项目上赚足够的钱。”

“从来不投没有失败过的创业者。”

都说“商场如战场”,但童士豪在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投资过程中却从不吝啬“试错成本”。

因为他知道,犯错本身,是积累失败经验、锻造强大内心的过程。

“谁越快犯错,且犯错成本控制得极低,谁的成功几率自然就越高。”

人生也是如此,与其面对犯错的可能性畏缩不前,不如打破内心的枷锁,不怕犯错,敢于试错。

只有不会轻易被错误打倒的人,才会磨炼出绝处逢生的“反脆弱”能力。

反脆弱,是拥抱变化

在网上看到不少人说:如今,宇宙的尽头是“体制内”。

后疫情时代,许多人开始下意识寻找“稳定”,排斥“变化”,认为前者才能给自己足够的安全感。

殊不知,当你把一切寄托在“一成不变”之上,已经是另一种危险的开始。

就像塔勒布在《反脆弱》中指出的:“越稳定,越脆弱。”

几个月前,作者九边曾写过一个故事,名为《疫情下的北京失业中年》,文中那个化名老王的男人,正是拒绝改变、被温水煮青蛙而不自知的典型。

十多年前,踩着互联网行业起飞的时间点,老王从四川来到北京。

几年间,靠着专业背景和代码功底,他的薪资从7k到30k再到更高。

再后来,他成功进入了自己曾经梦寐以求的大厂,工资甚至比当年一毕业就进厂的老同学更胜一筹。

“大厂生涯”让老王逐渐习惯了安逸,习惯了远离技术和代码,习惯了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日子顺风顺水的他,让妻子辞去工作安心生二胎,又高杠杆买入了一套学区房。

正当老王以为眼前的一切会沿着既定的轨道继续向上发展时,他被裁了。

不仅是他,包含他的整个部门都被裁了个干净。

老王试图寻求新的工作,却发现远离新技术多年的自己,早就不具备职场竞争力。

最后,他和妻子卖掉了房子,回到了老家四川。

和裁员大潮里的其他人相比,老王尚有退路,绝非最倒霉的那一个。

但他的遭遇,也足以给每个普通人敲响警钟:人一定要有应变能力。

正如著名商业顾问雷德·霍夫曼所说,人生需要三个计划,ABZ计划。

A计划是主业,是需要花80%的时间和精力去精进的事业。

B计划,可以是副业,是兴趣爱好,也可以是主业之外可以变现的能力。

Z计划,是利息、房租等被动收入,也是保障和底线。

如果说A计划是人生风和日丽时的基本盘,那么B计划与Z计划就是暴风骤雨突然来临时的底气与实力。

当一个人用“拥抱变化”替代“追求稳定”,用“成长型思维” 替代“固定型思维”,他的“反脆弱”能力才会得到真正的提升。

反脆弱,是穿越周期

回顾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大到国家兴衰,小到家族个人命运起落,都有繁荣与衰退周期。

真正能做到“反脆弱”的强者,往往不是时时处于上风,而是在逆境时蛰伏沉潜,在顺境时一飞冲天,如此往复,才能穿越不同周期。

最近被许多人津津乐道的新东方直播间“逆袭”,恰恰是成功穿越周期的案例。

当“东方甄选”收获2000万粉丝时,很少还有人记得,仅仅一个月前,还只有三位数的粉丝会光顾这个直播间。

34年前,还是北大教师的俞敏洪通过托福培训赚到了第一桶金,也嗅到了出国大潮的信号。

他果断从北大离职,创办了后来的新东方。

接下来的二十多年里,俞敏洪和新东方面对的几乎都是“顺风局”,很长一段时间里,全国70%以上的留学生都出自新东方门下。

而随着在线教育的兴起,新东方开始初尝败绩,在众多互联网教育品牌的厮杀下,新东方股价一度出现了上市以来的最大亏损。

更让这个教育巨头捉襟见肘的是,“双减”政策一纸令下,整个行业的天,变了。

旁人只能看到俞敏洪壮士断腕般的裁员、退租、捐课桌椅,却看不到他和团队立即调转方向,寻求新的增长点的应变。

用老师讲课的方式来进入直播业,一开始并不被人看好,但新东方团队依然坚持做着自己认为正确的事。

长达半年的蛰伏过后,特别的“知识型直播”突然迎来了久违的爆发。

从新东方的崛起、蛰伏到再次崛起,我们不难发现,穿越周期的背后,其实是坚持。

看过一句话:有时候,伤害和打击,反而是人体进化的来源。

再渺小的机会,再沉重的打击,都能被时间和努力稀释。

当一个人不被固有的知识结构束缚,不被现有的成功迷惑双眼,依然坚持学习,坚持价值观,坚持向前,那么,不论外界如何变化,他都会拥有一战之力。

而这关键的“一战”,就是“反脆弱”能力的核心。

《反脆弱》一书中,曾描述了两种人:

一种是达摩克里斯,头悬一把剑,仅靠一根马鬃吊着。看似非常平静,但难以抵抗任何风险,随时可能掉下来。

另一种是九头蛇。每砍掉一个头,会新长出来两个头,比原来更加强大。

我们所追求的,从来不是前者那样浮于表面的强大,而是后者置之死地而后生、陷之亡地而后存的韧性。

一直在思考,我们身边最熟悉的带有“反脆弱”特质的事物是什么?答案是“水”。

真正的反脆弱,就是拥有如“水”一样的品质。

以天下至柔,驰骋天下至坚,流水潺潺,却能水滴石穿;

流水不争先,不恐后,只管滔滔不绝,绵延不断。

这样的禀性,看似脆弱实则坚韧,足以对抗不确定性。

善变的生活中,愿每个人都能修炼出一份“反脆弱”能力,不被一时失败击垮,立于人生的不败之地。

(本文来源:“十点读书”微信公众号,转自:“恋爱婚姻家庭”)

相关文章

联系我们

0771-588-3062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lvyin5870566@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