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长会成“妈开会”,爸爸都去哪了?一个内心富足的孩子,都有一个这样的爸爸
孩子要开家长会,你家一般是妈妈去?还是爸爸去? 最近,一则新闻报道引起了不少网友的热烈讨论。 一位四川成都的小学生家长张女士,说自己去给孩子开家长会,推门一看, “简直就是已婚妇女的姐妹聚会,一眼望去,来的全是妈,大概只有几位男士”。 成都理工大学附属小学李玎玲老师表示: 印象最深的一次家长会,43人的班级只有7位爸爸。一个班级的家长会,爸爸来的寥寥无几。 很多网友表示,这就是现实: 好多爸爸连孩子在哪上学,上几年级都不知道; 爸爸都是甩手掌柜,上班忙都是借口;一结婚,家庭责任大部分就落到了女性…
-
10岁女儿被老师猥亵,她亲手把恶魔送进了监狱
最近看到一则新闻。 成都一位妈妈,在得知10岁女儿被30多岁的男家教猥亵后,亲手把恶魔送进了监狱。 大快人心。 她是怎么做到的? 其实刚开始知道女儿被伤害时,她和所有爱孩子的父母一样,非常愤怒,恨不得“手刃”对方。 但她深知,只有愤怒不够。 到底怎样才能让恶人得到应有的惩罚? 一家人商量后,她们悄悄在女儿补课的房间里安装了摄像头,记录下男家教完整的犯罪过程。 正是这份关键的录像证据,最终让这名男家教被判处猥亵儿童罪,获刑5年。 且终身禁止从事密切接触未成年人的工作! 这也是成都“终身禁业”第一案…
-
明明很委屈,爸妈却说都是你的错
翻译家、德语文学研究专家、卡夫卡研究专家叶廷芳老师从小在浙江衢州的山区长大,小时候双臂完好,然而有一回他从高处摔到地上,把胳膊摔断了,但断了以后胳膊其实还是连着肩膀。 但是他不敢告诉家里人,就偷偷找了个赤脚医生把胳膊给包住,死死地捆在身上,也没有去正骨,最后胳膊都掉了,掉了之后,他都不敢跟父亲说,怕父亲骂他,以至于到后来变成了独臂。 所以,父母一定要做孩子的知心朋友,这样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他才会真正地告诉你,你才能真正地帮助他、爱他。 如果孩子不敢跟自己父母说,是因为孩子觉得自己在父母心里面是…
-
妈妈赌气,女儿赌命:我想给所有父母提个醒,请别再这样教育孩子了
下班刚回到家,我就看到了这样一幕: 儿子双手握成拳头,嘴唇紧紧抿着,眼睛死死地盯着他爸爸,眼神里满满的怒火,就像看仇人一样,怒吼道:“我恨你!” 老公也不甘示弱回应道:“是吗?如果你死了我也不会在意的!” 我连忙拉开父子俩,生怕下一秒他们就会打起来。然后,我开始向老公了解事情的经过。 原来,儿子闹情绪不想练字,几番督促没用后,老公开始赌气:“你要是再不好好写,我就把你的乐高全部扔掉,明天你也不用上学了。” 儿子居然也生气了,说他就知道每次都这招。 儿子不过12岁,就如此不听管教,老公气得不轻,胡…
-
北大父母嫌弃985儿子丢脸:优秀的父母,孩子更容易被挫败?
记得之前看过一个很感动的新闻。 湖南的一名女孩钟芳蓉以676分的高分拿下湖南省文科第四名,圆梦北京大学考古系。 关于她选取的专业,很多网友产生了质疑:农村出来的孩子,不应该选择高薪热门的专业吗,考古这个专业不好找工作吧。 对此,女孩的回应是,自己从小喜欢历史和文物,受到敦煌文化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先生的影响,所以报考了北大考古专业。 这个新闻之所以感人,在于这个女孩出身寒门,却不慕名利,能坦荡追求自己所爱。 她的父亲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女儿从一岁开始,就由爷爷奶奶带着,在学习上从来没让人操过心。…
-
家庭教育的三个阶段:陪伴、教练、尊重
家庭教育决定孩子的人生,孩子未来的成功,也离不开家庭教育的打底。 好的家庭教育,不是照本宣科,不是盲目听从谁说的话,不是盲目借鉴成功者的经验,而是懂得因材施教。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但是在成长路上,都要经过这三个阶段: 强烈依赖阶段,能力形成阶段,自我意识阶段。 根据孩子这三个阶段的特点和需求,父母也要相应地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 第一阶段 好的教育,离不开用心陪伴 幼年时期,是父母陪伴教育孩子的黄金有效期。 在这期间,父母在孩子的心目中,是无所不能的,可以信赖、可以依靠、可以托付一切。 孩子…
-
北大教授:自杀学生的父母里,这个职业排第一 | 孩子在说救救我,父母却说去学习
前段时间,网上流传这样一张PPT。 是北大教授徐凯文,关于大学生自杀危机的小范围调查: 令人震惊的是,父母职业为教师的高居榜首。 没错,那个最长的蓝条就是教师家庭子女的自杀率,一骑绝尘,是第二名的4倍 对老师的美好滤镜,被完全震碎。 记得我上学那会儿,特别羡慕老师的孩子。 他们作业有人辅导,上课有人关照,寒暑假有旅游,补习有学校的名师上门家教…… 而我们非教师子女,只有眼馋的份儿。 但这一切,可能只是外人眼中看到的。 真的身在其中,又是怎样的感受呢? 知乎问题“身为教师子女,有哪些糟糕体验?”下…
-
爸爸逼迫儿子撕毁心爱的卡片!揭露中国家庭最痛问题
你能想象:亲手毁掉自己最心爱的东西,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吗? 委屈,绝望,难过到不能呼吸? 假如让你这么做的,是你的父母,还口口声声说“这是为你好”呢? 你会觉得,这就合理了吗? “来,继续撕,快点,我觉得很好。” 这是前几天发生在上海的真实故事: 一名男孩因为学习成绩下滑,而爸爸觉得是他的爱好害了他, 竟让他亲手撕掉收藏已久的卡片。 从视频可以看到,小男孩身旁一大摞的卡片,已经被撕得所剩无几。 尽管孩子当时哭成了泪人,手中紧紧握着自己心爱的卡片,并用祈求的眼神看着爸爸。 但爸爸只是云淡风轻地说了…
-
对待青春期的孩子,父母要有耐心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快快长大,更希望孩子一帆风顺地长大。但事实告诉我们,孩子的成长不太可能“一帆风顺”。因为有成长,就会有纠结、冲突、焦虑和迷惘,有时还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烦恼”,处理不当就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其实,每个孩子在成长中慢慢学会了处理人与自己、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各种关系,由此他们也付出了成长的代价——直面挫折。 一般来说,12岁—14岁正是少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人们把这一时期称为“心理断乳期”。他们生理上急剧变化,迅速成长,具有三大变化:身体外形改变了,内脏机…
-
“机场一家人”冲上热搜,引网友羡慕!揭露中国家庭最痛一面
自“高敏感”之后,又一个心理学词汇,引发了现象级热议——“松弛感”。 这个用来描述家庭关系的词,来源于一位博主的自述: 因为一个小孩证件过期,妈妈陪着孩子回家了。由于妈妈没有登机,挂在妈妈名下的所有行李也被集体退回了。 令博主震惊的是,全家人都没有受到影响,更没有互相指责,而是以非常松弛的心情,叫人回来拿行李、寄箱子,全程气氛轻松和谐。 下面的评论,全是羡慕的: 好羡慕啊,这件事如果发生在我家,一定会被骂得狗血淋头,旅行也会被完完全全地毁掉,甚至几十年后还被拉出来吵架…… 看完前三段已经在反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