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和男友,只会吃喝玩乐睡:这种“酒肉关系”,比孤独终老还可怕

    今天想和你聊聊爱情这件小事。 前几天一个朋友突然跟我说,她分手了。 我很意外,过年的时候还看到朋友圈秀恩爱呢,怎么突然就分了呢? 细聊才知道核心问题出在哪。 她说,她觉得和男友只是表面看起来很恩爱,实际上就像搭伙生活的饮食男女: “我们除了吃在一起,玩在一起,睡在一起,根本聊不到心里去。 他心里有事从来不会跟我说,我的事他也不关心。所以一想到要和他结婚生活一辈子,我就感到很绝望。 算了。” 饮食,指食欲。男女,指情欲。 也就是这段关系,只满足了人对食物、性爱的欲求与本性。 这让我想起一个近几年流…

    婚姻家庭, 科普心理 2023年2月16日
  • 2022年十大热点事件背后,你需要知道的心理学真相

    一眨眼,2022年已经过去了。 回忆起这一年,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件事? “被裁员后找不到工作,彻底躺平,竟然治好了精神内耗。” “不能出门的日子里,我学会了在阳台种菜。” “见证了疫情三年结束的历史,和另一个时代的开端。” ….. 也有很多人觉得,这一年过得艰难又恍惚,仿佛时间被“偷”走了一样。 发生了很多事,又似乎什么都没有留下。 今天,我们整理了「2022年十个热点大事件」,及其背后隐藏的心理学真相。 和你一起,与2022年好好告别。 更好地走向2023。 1月,一个15岁少年决…

  • 放开15天后,第一批“阳康”回来了……

    过去的一周。 是疫情放开后的第一周; 也是我们直面“新冠病毒”的第一周。 无论是身边,还是朋友圈里的人,一波又一波的宣告着“转阳”。 办公室里原本坐得满满当当的同事,一天天的“消失不见”。 就连中午下楼拿外卖时,见到隔壁部门的同事,都会调侃一句:“你还没阳吗?” 社交圈的聊天,离不开这几个话题: 布洛芬买不到了,你们囤了吗? 抗原售罄了,还有哪里可以买? 朋友们,我阳了。 未阳的也纷纷和身边的“杨过”打听: 阳了之后有什么反应?什么治疗措施管用?要多久才能恢复? 今天我们邀请了3位“阳了又好了”…

    医学心理, 科普心理 2022年12月19日
  • “5个朋友都阳了,感觉下一个就是我” | 缓解新冠放开焦虑,你要做的11件小事

    优化防疫“新十条”发布得有点突然。 突然得让我们扫了三年健康码的手机摄像头,都没反应过来。 静悄悄的街道,突然就开始热闹起来了。 可防控放开了,很多人却陷入了另一种恐慌和焦虑。 “很没安全感,一出门不知道身边哪个人是阳。” “一听说同事阳了,就总觉得自己喉咙也不舒服。” “真中招的话,我还要不要回家?传染给老人孩子怎么办?” “马上春节了,扎堆感染造成医疗挤兑怎么办?” …… 这是不是你最近一周的内心OS? 既对未来充满期待,又有点不知所措,总感觉自己“下一秒就要阳”。 尤其是当朋友圈和身边的人…

    新闻动态, 科普心理 2022年12月15日
  • 北大父母嫌弃985儿子丢脸:优秀的父母,孩子更容易被挫败?

    记得之前看过一个很感动的新闻。 湖南的一名女孩钟芳蓉以676分的高分拿下湖南省文科第四名,圆梦北京大学考古系。 关于她选取的专业,很多网友产生了质疑:农村出来的孩子,不应该选择高薪热门的专业吗,考古这个专业不好找工作吧。 对此,女孩的回应是,自己从小喜欢历史和文物,受到敦煌文化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先生的影响,所以报考了北大考古专业。 这个新闻之所以感人,在于这个女孩出身寒门,却不慕名利,能坦荡追求自己所爱。 她的父亲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女儿从一岁开始,就由爷爷奶奶带着,在学习上从来没让人操过心。…

  • 这是什么样的压力?把爱笑的女孩逼成这样。

    前两天我在B站刷到@新民晚报发的一条视频,突然心里一颤。 是一个00后主播在直播间忍不住爆哭。 起因是,她在直播介绍一款锅具的时候,有弹幕问她:你这样老举着会不会累啊。 女孩很自然地复述了一遍问题,回答说:这个锅不会累的。 说完就抿着嘴愣了两秒,眼睛变得通红,带着哭腔继续介绍锅的材质。 说着说着泪流不止,终于忍不住哭出了声,随后用锅挡住脸,开始放声大哭。 短短几十秒,我几乎可以想象出,她在因为一句话破防之前,默默受了多少委屈。 或许她已经连续加班很多天,很久没有好好休息了。 或许她在私底下因为业…

    医学心理, 科普心理 2022年11月14日
  • 广州8天累计感染破万:这份疫情心理支持手册,4类人群请收好

    最近疫情暴发的广州,牵动着千万人的心。 11月9日0-24时,广州新增2555例新冠病毒本土感染者。其中,本土确诊病例125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2430例。 截至2022年11月9日24时,全市累计报告新冠肺炎阳性感染者22841例。 这一个个触目惊心的数字,这场突发的疫情,让大家好不容易燃起的希望,又再一次破灭。 俗话说,“大疫不过三”。 疫情第三年,充满着不确定性的大环境,似乎更令人焦虑了。 大家的聊天日常,也渐渐变成了: “这疫情,到底啥时候才是个头?” “我们,太难了。” 确实,这是大部…

    医学心理, 新闻动态, 科普心理 2022年11月10日
  • 当代人最稀缺的价值:情绪价值

    情绪价值,也太治愈了 在网上看到一个故事,非常感动。 这位网友和老公凌晨四点去赶飞机,可是由于忘了做核酸,加上不小心撞了车,导致被迫改签。 白起了个大早,连机场大门都没有进去。 看见眼前两辆“对对碰”的车,她的心情简直原地爆炸。 但是老公却在回家的路上安慰她:撞车和没有赶上飞机,都是小事。你不开心,才是大事。 听了老公的话,她瞬间觉得轻松了。 难得欣赏了一路日出的美景,又去一家好吃的早餐店吃了早餐,然后美美的回家补觉,准备明天再出发了。 这位网友说,她受家庭影响,是一个很情绪化的人,遇到点事情就…

    医学心理, 科普心理 2022年11月7日
  • 越焦虑,越不允许自己早睡:如何停止报复性熬夜?

    近日,吉林小孟因熬夜打游戏太激动被送医,经确诊为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进入手术室后,主动脉夹层突然破裂,经过10个小时的抢救才脱离生命危险。 很多年轻网友表示,熬夜让人又秃又胖,还心脏咣咣,改掉这个坏习惯才能保平安。 中年人也在感慨,互联网普及之前,每晚看完两集电视剧就洗洗睡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打工人的996、夜班倒班者的作息颠倒、工作群的消息回复、各种家务以及对孩子的陪伴照顾;我们的“公摊”时间已经把个人空间压缩到所剩无几。 大家普遍能够意识到的晚睡理由是:疯狂补偿白天售卖出去的时间,只有夜…

    医学心理, 科普心理 2022年11月2日
  • 对待青春期的孩子,父母要有耐心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快快长大,更希望孩子一帆风顺地长大。但事实告诉我们,孩子的成长不太可能“一帆风顺”。因为有成长,就会有纠结、冲突、焦虑和迷惘,有时还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烦恼”,处理不当就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其实,每个孩子在成长中慢慢学会了处理人与自己、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各种关系,由此他们也付出了成长的代价——直面挫折。 一般来说,12岁—14岁正是少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人们把这一时期称为“心理断乳期”。他们生理上急剧变化,迅速成长,具有三大变化:身体外形改变了,内脏机…

联系我们

0771-588-3062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lvyin5870566@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