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德小说中维特性格的心理分析

11

歌德小说中维特的性格的心理分析

       在歌德的笔下,维特身上既有他热爱生活、乐观、坚毅的特征,也有他耽于幻想、情绪起伏、悲观愤世的特点。维特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你还不曾见过任何东西,像我这颗心似地反复无常.变化莫测哟.你不是已无数次地见过我从忧郁一变而为喜悦.从感伤一变而为兴奋,因而担惊受怕过么?我自己也把这颗心当作一个生病的孩子,对他有求必应呐。”为了使自己的心平静下来.他经常把荷马的史诗《奥德赛》当催眠曲哼唱。
维特也是个情感丰富的人,他久不给朋友写信,原因是:“我认识了一个人,她使我无心他顾了。”对绿蒂爱得如痴如醉。“自此,目月星辰尽可以安安静静地升起又落下,我却再也分不清白天和黑夜,周围的整个世界全抛到了脑后。”“世界要是没有爱情。这就如一盏没有光亮的走马灯!可是一当放进光去.白壁上便会映出五彩缤纷的图像,尽管只是些稍纵即逝的影子.它也足以造就咱们的幸福啊。”
上述的表现,构成了维特情感不稳定的特征,这种兴奋与抑郁交替出现的情绪起伏的性格特点被称为环型人格.它是情感性精神障碍的易病性格。当然有此基础的人,容易患抑郁症。
维特也发些代表他人生观的议论:”我认为,那些能像小孩儿似地懵懵懂懂过日子的人.他们是最幸福的.”“小孩儿是不知何所以欲求的;岂只小孩儿,成年人还不是在地球上东奔西闯,同样受着饼干、蛋糕和桦木鞭子的支配。”“我常常看见人的创造力和洞察力都受到局限;人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满足某些需要,而这些需要除去延长我们可怜的生存,本身又毫无任何目的。”“为此我又更多地依靠预感与朦胧的渴望,而不依靠创造与活力。这一来,一切对于我的感官都是游移不定的;我也如在梦里似的。”“人生如梦,这是许多人早已有过的感受;而我呢,到哪里也会生此同感。”这种幸福观或虚无人生也是他个性的组成部分,把他的抑郁人格渲染得更为突出。
心理挫折
维特的思想情感、行为作风.与当u,l-社会传统总是有些格格不人。他的工作不尽如父亲之意,他与一些庸碌迂腐的上司,难于相处;他痛恨社会的不公.同情叛逆的弱者.反抗世俗的偏见。他与绿蒂的丈夫有过激烈的辩论,对方说:”一个受热情驱使而失去思考力的人,人家只当他是醉汉、疯子罢了。”维特反驳道:“迷醉!疯狂!他们真是些好样的道学先生!你们嘲骂酒徒.厌恶疯子。可我呢.却不只一次迷醉过,我的热情从来都是离疯狂不远的;但这两点都不使我后悔。因为一切杰出的人,一切能完成伟大的、看似不可能的事业的人.他们从来都是给世人骂成酒鬼和疯子的。”“甚至在日常生活中也一样.只要谁的言行自由一些.清高一些.超乎一般人的想象.就会听见人家在他背后叫。这家伙喝多了!这家伙是个傻瓜’.真叫人受不了。真可耻!你们这些清醒的人,真可耻。你们你们这些智者!”他的不合时宜,自然与社会上的人发生矛唇碰撞.有损心理平衡。他对自己政治上无权和社会上受歧视的地位深感不满.他追求的“个性解放”、“感情自南”和“人人平等”等理想.面对黑暗腐朽的现实社会,无从实现。从而滋生悲观、失望、愤懑、伤感的情绪……这些都是导致维特抑郁性疾病的相关因素。维特信中写道:“人生来都有其局限,他们能够经受乐、苦、痛到一定的限度;一过这个限度他们就完啦。这儿的问题不是刚强或者软弱,而是他们能否忍受痛苦超过一定限度。尽管有精神上的痛苦和肉体痛苦之别,但是正如我们不应该称一个患寒热病死去的人为胆小鬼一样,也很难称自杀者是懦夫。”维特的观点是对的,严重抑郁是一种病,他觉察到自己的病。

抑郁表现

愤懑与抑郁在维特心中越来越深地扎下了根,两者紧紧地缠绕在一起,控制了他的整个存在。他精神的和谐完全被摧毁了,内心烦躁得如烈火焚烧,把他各种天赋的力量统统搅乱,最后落得个心力交瘁。为了摆脱这苦境.他拼命挣扎,使出了比过去和种种灾祸作斗争时更大的劲。内心的忧惧消耗了余下的精神力量,他不再生机勃勃、聪敏机灵,而变成了一个愁眉苦脸的人,因此越发变得不幸,越不幸又变得越放任起来。
维特在信中写道:“目前我处于一种坐卧不安的状态,就像人们说的那种被恶鬼驱赶着四处游荡的不幸者一样。有时,我心神不定;这既非恐惧,也非渴望,而是一种内心的莫名的狂躁,几乎像要撕裂我的胸脯,扼紧我的喉咙!难过哟!于是,我只好奔出来,在这严冬季节的可怕夜里瞎跑一气……对于生机勃勃的自然界,我心中曾有过强烈而炽热的感受,是它,曾使我欢欣雀跃,把我周围的世界成了一个天国;可而今,它却残忍地折磨着我,成了一个四处追逐我的暴虐的鬼魅……也使我倍加感到自己目前处境的可怕。”
“仿佛有一面帷幕从我面前拉开了,广大的世界变成了一座张开着大口的墓穴。一切都在消失,要么被洪流卷走、沉没,要么在礁石上撞得粉碎,没有一个瞬问,不是在吞噬你和周围情人的生命。使我痛苦的,不是世界上那些巨大但不常有的灾难,戕害我心灵的-是大自然内部潜藏着的破坏力,这种力量所造就的一切,无不在损害着与它相邻的事物,无不在损害着自身。想到此,我忧心如焚。”他是戴着墨镜看世界.一切都染上阴暗的色彩。
他不仅杞人忧天,无端愁苦,也常自卑、自责、自罪,缺乏自信、自足。他写道:“多么不幸啊.我浑身充满活力,却偏偏无所事事,闲得心烦,既不能什么不干,又什么都不能干。我不再有想像力,不再有对自然界的敏感。书籍也令我生厌。我有时甚至希望当个短工,以便清晨一觉醒来.对未来的一天有个目标,有个追求,有个希望。可是事后再一考虑,我便想起了那则马的寓言-说的是它自由自在得不耐烦了,便请人给它装上鞍子.套上绳子,结果让人骑.累得半死。这一想.我又不知如何是好。”对此.他并非毫无自知之明.他乞求:“仁慈的上帝.是你赐予了我这一切,可你为什么不少给我一半才能,多给我一丁点自信与自足哟!”他还写道:“我的牛活缺少了酵母:使我深夜仍精神饱满,而一大早就跳下床来的兴奋剂已不知抛到了何处。”“总之,一切幸福的根源全存在于我本身,一切痛苦的根源也在我自己身上。当初我满心欢喜地到处游逛.走到哪儿,哪儿就变成了天国,心胸开阔得可以容得下整个宇宙.难道这个我不是同一个人么?可如今这颗心已经死去.从中再也涌流不出欣喜之情.我的眼睛枯涩了.再电不能以莹洁的泪水滋润我的感官;我的额头更是可怕地皱起来啦,我痛苦至极;我已失去了自己生命中惟一的欢乐.惟一神圣的、令我振奋的力量。”
尽管他觉得自己病得不轻,尽管他总说自己完全无用.尽管他一再表白他不再留恋这个人世、应该走了,但从无求医的要求。周围接近的人,也没有给予他这方面的帮助。最终.维特将自杀付诸于行动。

严重的结局
维特的轻生之念,萌生已久。他采取自杀方式结束生命虽有社会心理原因.有人生观的问题,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疾病。他的的确确患了抑郁症。他的自毁生命也是病理情绪状态下不幸的产物。抑郁症与自杀,在重症病人,如影随形。当今中国的心理医生、危机解救人员对此是十分警惕重视的,在西方社会更是如此。维特早生。200多年.未逃过抑郁症最常见的死亡厄运,若在今天。情况就可能不同。当然,歌德不是医生,作者让多愁善感、愤世嫉俗的主人公为理想的破灭而悲伤哭泣、愤而自杀.是对当时所处社会的抗议。他的书是一种思想启蒙,不能以现在我们写医学科普的角度来要求。但我还是认为.歌德有患抑郁症的实际体验.故《少年维特的烦恼》一书对抑郁症的心理描述是深刻的,值得医生和患者来借鉴学习.有如把这个病放在影屏上展示.观者可以明察秋毫.患者可以对照自己,认识疾病.及早投医,可以从积极方面去解决问题。切不可消极地模仿维特.或仅受他的情绪感染而一掬同情之泪。

相关文章

联系我们

0771-588-3062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lvyin5870566@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